你必須知道的個人誠信建設四大焦點--解讀我國首個個人誠信建設文件
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(新華社記者 于佳欣、安蓓)“人無信而不立?!眹鴦赵恨k公廳30日發(fā)布了《關于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》,以褒揚誠信,懲戒失信,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。
那么,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有哪些焦點呢?
考試舞弊、學術造假將被記入個人信用檔案
根據意見,學校將建立健全18歲以上成年學生誠信檔案,推動將學生個人誠信作為升學、畢業(yè)、評先評優(yōu)等考量因素。針對考試舞弊、學術造假、不履行助學貸款承諾、偽造就業(yè)材料等不誠信行為開展教育,并依法依規(guī)將相關信息記入個人信用檔案。
此外,還將誠信教育作為中小學和高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。
征信專家林鈞躍指出,目前我國中小學的誠信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論和精神層面,將來應更加注重誠信規(guī)則、法理、實踐方面的教育。
在互聯網、郵遞、電信、金融賬戶等領域推進實名制
手機實名制、火車票實名制、快遞實名制……越來越多領域實行實名制,成為虛擬交易中保障安全的手段,也將服務于個人誠信記錄建設。
意見提出,以公民身份號碼制度為基礎,推進公民統(tǒng)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。以互聯網、郵寄遞送、電信、金融賬戶等領域為重點,推進建立實名登記制度,為準確采集個人誠信記錄奠定基礎。
吉林大學應用金融系副教授王希慶說,建立實名登記制度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誠信記錄的基礎,這將有助于更精準地采集個人誠信記錄。但在推實名制過程中,要同時考慮個人隱私保護,并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預判,有序推進,不可“一刀切”。
誠信記錄將以公務員、律師、教師、醫(yī)生等職業(yè)為突破
重點突破才能帶動整體推進,個人誠信記錄建設也是如此。哪些重點領域和人群將先被納入誠信記錄建設呢?
意見提出,以食品藥品、安全生產、消防安全、交通安全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生物安全、產品質量、稅收繳納、醫(yī)療衛(wèi)生、勞動保障、工程建設、金融服務、知識產權、司法訴訟、電子商務、志愿服務等領域為重點,以公務員、企業(yè)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責任人、律師、教師、醫(yī)師、執(zhí)業(yè)藥師、評估師、稅務師、注冊消防工程師、會計審計人員、房地產中介從業(yè)人員、認證人員、金融從業(yè)人員、導游等職業(yè)人群為主要對象,加快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記錄形成機制。
林鈞躍指出,這些都是與企業(yè)生產和百姓生活關系密切的領域,一旦發(fā)生失信行為,將對社會造成較大的影響。而重點人群屬于教育程度較高、崗位特殊,并且有一定示范效應的人群。以這些領域和人群為突破口能更好地推進個人誠信體系建設。